水汽取样装置
 
 
 
公司简介
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
质量体系
企业荣誉
供应商资质
联系我们
首页 > > 污水厂成污染集中营 防“二次污染”成难题
 
污水厂成污染集中营 防“二次污染”成难题
点击率:227      发布时间:2012/12/13   
眼下,环保深受“二次污染”的困扰,亟盼科技攻关施以援手。

日产污泥9000吨,污水厂成污染“集中营”

不久前,苏南某市给多家企业化运作的污水厂亮出了红牌,原来是周边大量堆放污泥,已经成了污染的“集中营”。专家介绍说,污水厂接纳各类污水“消化”处理后,尾水排掉了,留下的却是浓缩的污染物。如何处理这些污泥,是个棘手活。

省环保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到2007年末,全国建了污水处理厂883座,按照每万吨污水产生1.3吨污泥计算,每天产污泥9279多吨,大部分都处于露天堆放状态。沿太湖170座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虽未经详细核实,但肯定不小。

处理污泥,常州、南京、苏州目前实施了焚烧处理。除此之外,国内还采取填埋、还田等方法。但填埋需要场地,且不过是转移污染;焚烧和还田投入成本太大,且难以消除重金属等污染物。从处理效率看,也远赶不上产泥速度。

建设污泥处理厂是个方向。但有关专家指出,在眼下各地还在对污水厂的建设和出资感到头痛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污泥厂的建设。而且,污泥处理费谁来出?有专家建议在污水处理费之外再加收污泥处理费,但在目前污水处理费仅能保障污水厂的正常运营情况下,这个做法似亦难行。

蓝藻“上了岸”,堆放处理成难题

蓝藻威胁太湖水质,无锡从去年起大规模地打捞蓝藻。记者到太湖采访,看到往来繁忙的打捞船已取代“渔舟唱晚”而成新景观。最高峰时,太湖一天打捞蓝藻超过一万吨。到了8月,3个月打捞蓝藻近40万吨。

无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蓝藻上了岸,湖体压力减轻了,陆上压力却大了。在无锡的十八湾等地,蓝藻已经“堆满为患”。

蓝藻的去处是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眼下,利用蓝藻发电已经攻关成功,无锡今年将建设两个大型蓝藻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同时引进云南治理滇池的水藻分离技术,日处理富藻水5000吨,可以实现制取有机肥等。

但是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透露说,利用蓝藻制造有机肥、发电,处理量大约仅占日打捞量的一半。处理蓝藻,显然需要更大的力度。

底泥“见天日”,固化一立方米要40元

太湖治理专家告诉记者,太湖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富营养环境,内环境污染占了25%之多。也就是说,即使切断外界污染源,太湖蓝藻依然有暴发的危险。疏浚底泥,成了治太一个重要手段。记者获悉,我省计划出资3亿多元,大规模疏浚无锡竺山湖底泥。

但底泥“见了天日”,同样带来不少麻烦。无锡有关负责人透露,底泥半液态、气味难闻,堆放场地难找,还要防止底泥水分重新流回太湖。又特别难以干化。5年前堆放的底泥,至今一杆子能插一半深。

底泥固化成了现实选择。无锡一家民营企业经过技术攻关,终于拿出固化手段,但是一个立方米开价40元,如果实施,堪称是最昂贵的“造砖工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