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制造业是支撑过去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军 |
|
|
|
制造业是支撑过去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军 |
点击率:170 发布时间:2014/11/6 |
制造业是支撑过去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军,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等挑战,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亟须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高端制造业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重塑竞争力的契机。
随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型,高端制造业也越来越受到资本青睐。在近日由中国建投与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首届JIC投资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高端制造业正在成为中国争夺全球产业链最上游的角力场。
高端制造业的产融结合
目前,制造业升级与再工业化正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新热点。在中国建投副总裁郭云钊看来,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程度日益加深,但大部分集中在低成本扩张和要素驱动的低附加值环节。高附加值的产品包括高端零部件和售后服务环节目前还掌握在一些国外企业手中,这也是中国制造的现实困境。
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已成为我国本轮经济转型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一破局过程中,资本或许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首先,协助产业企业构建全球生态网络。郭云钊认为,经济的转型要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进行升级,从产业链的内部来看,中国制造业需要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从而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变;从产业发展的选择方向上,需要一些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沉淀。
其次,根植产业创造价值。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实现双方共赢。“比如,帮助产业企业进行战略制定和管理,在市场开拓、资本运作方面对产业进行支持,在治理方面进行优化,在并购整合产业链价值的切入方面提供帮助。”郭云钊说。
处于产业链核心的高端制造业,不仅承载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任,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
中国建投董事长仲建安表示,近年来,中国建投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投资布局,投资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内的优秀企业。今后将进一步围绕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两大投资方向,助力民生经济、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帮助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
海外并购积极布局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通过海外开设研发机构或对国外技术类公司进行并购等方式积极布局。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张欣韵指出,2009年之前中国在境外的制造业和消费行业的投资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和金融股权,2009年和2010年投资开始趋向多元化,扩展到了先进制造业,如汽车、汽车零部件及机床制造,此外还有飞机制造业、通讯业,特别是2010年以后在欧洲的投资增长稳步前进,每年增幅可达20%—30%。
“建投投资在做投资决策时,会重点选择在中国的制造产业链条中最基础、最核心、对产业有瓶颈制约的,而通过自主研发力量又无法实现的缺失的环节和领域。”建投投资董事长柯珂特别指出,德国和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可能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我们一期基金是2007年成立的,总规模是3.3亿欧元,2012年投入了10个项目,其中一半和先进制造业相关,去年已经退出了5个项目,现在正在运作的是二期基金,仍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领域。”曼达林基金高级副总裁孔娅妮说。
“我们坚信高端制造业应该是中国最核心的支柱产业。”柯珂认为。因此在投资视角上,一是站在中国看待全球制造业格局,二是从产业逻辑的角度,按照技术进步的路线来选取重点的领域和行业。希望利用资本的力量和并购的方式把中国的产业链条打造得更加完整、有后劲,让中国的产业和企业能进入到世界高端制造业的分工格局中去,更加有主导权和话语权。
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通过海外并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和壁垒?孔娅妮坦言,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并购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原因很多,一是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二是期望过高;三是对跨国并购尤其是并购融资欠缺安排;四是在文化和交易结构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障碍。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建议,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在企业战略方面想清楚,二是金融资本要有足够的耐心,甚至承担起一定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来支持并购。
|
|
|
|
|
|
|
|
|
|
|